走过“爱拚才会赢”的世代,年轻世代不再向往过往的“996模式”——从早上9点上班到晚上9点、每周持续工作六天的生活,为什么?
《彭博商业周刊》认为,Z世代对工作不“上心”,反映出对职场环境不满。
2020年,中国总出产870万名大学毕业生,写下历史新高。他们当中有八成预期月薪是5000人民币,不过,薪资真正达标的新鲜人其实不到三成。薪情不好,何需苦苦卖命?这也解释了薪水不高,但工作轻松的国营企业,为何排在网络公司之后,成为年轻人第二选项。
研究劳动市场的经济学家指出,休闲生活有如汽车、服饰,属于“消费财”,过低的工资让人不想工作,休闲活动成本低也令人不想工作。
现在,拜科技之赐,上网追剧或浏览社群媒体成本低廉,再加上疫情尚未远离,年轻人待在家的时间变得更长。无法上街消费、花不了钱,努力赚钱的动力自然也降低。
事实上,早在疫情爆发之前,年轻人薪资停滞不前的美国也有同样现象。根据一份调查,美国年纪在21到30岁之间的男性工作时数变少,主要原因正是在线游戏等娱乐性电脑活动所致,2014到17年间,美国年轻人的每周娱乐时数比十年前足足多了2.3小时,每周工时却少了1.8小时。
看了美国的例子,北京当局应该会很紧张,毕竟,为了遏止年轻人黏网,北京2019年曾经祭出游戏宵禁。
不过,只要工资持续停滞不涨,在线育乐保持廉价,这股趋势恐怕很难逆转。
上一篇:牛宝体育app手机版:陈文茜疾呼 重大伤病癌患优先打疫苗 - 焦点要闻 - 中国时报 下一篇:蓝批行政院长神隐 质疑苏贞昌在躲什么? - 政治 - 中时